本文摘要:陇西县林地面积105.64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29.3%,森林覆盖率6.25%,森林绿化率15.69%;各类经济林面积已达18.38万亩。
陇西县林地面积105.64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29.3%,森林覆盖率6.25%,森林绿化率15.69%;各类经济林面积已达18.38万亩。十八大以来,新时期县域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增长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青山绿水,金山银山”的增长理念得到认真实践。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生态工业增长化”的现代林业发展要求,“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文化林业”协调发展。
以县为单位,实施绿化山区、绿色走廊、新一轮退耕还林、林果基地建设和生态覆盖治理五大工程,努力实施全民义务植树、林果产业增收、生态条件专项整治和生态县建设战略四大行动,强化政策、资金、技术三大保障, 坚持覆盖与管理并重,建设与绿化同步,经济与生态协调,形成生态建设的良性屏障,为林果基地铺路,建设生态文化基地2010年,陇西县被国家绿化委员会授予“国家绿化模范县”荣誉称号,2016年,陇西一中被授予“国家绿化模范单位”荣誉称号。天顶高速公路绿化工程被国家三北局评为“2011年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质量工程”,梯架大山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被省三北局评为“2013年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质量工程”;陇西县林业局被评为“2012年重点造林绿化工程建设先进单位”、“2017年林业科技服务先进集体”、“2018年林权制度改革先进集体”。
1.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十八大以来,全县重点林业工程投资21877.5万元,完成造林26.47万亩,其中退耕还林3.22万亩,人工造林14.25万亩,封山育林2.7万亩,森林抚育6.3万亩,森林生态效益补偿50.81万亩,全民植树1440多万株。
近年来,已建成8个生态造林5000多亩的优质示范点,14.5万亩,其中天顶高速公路5万亩,三北防护林建设1.5万亩,三台山1万亩,火焰山、塔坪山、仁寿山1.5万亩,马云公路通道1万亩,同安驿镇王牛坪山50万亩, 复兴林带退化森林“310”国道、马云路等国省道建成绿色长廊600多公里,种植青柳、金柳等阔叶树80多万株。二是林业产业体系初具规模。
2016年2月,县委、县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林果业发展的意见》,将林果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主导产业,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突出核桃、软梨等优势品种,通过发动企业、互助合作社、大种植户流转土地,以规模化种植为重点,建设规模化林果基地,鼓励引导千家万户门前种植、种植庭院林果,形成了“龙头企业型、互助组织型、政府帮扶型、家庭林场型、庭院林果型”五种生长模式。同时,实现了生态建设与产业增长的良性互动。
全县有林业企业45家,农民专业互助社64个,协会3个,民间资本投资1.3亿元。先后建成核桃、软梨等优质苗木繁育基地6000亩, 特别突出了动员贫困人口增长的新规划课题,鼓励和引导县内龙头企业和专业互助机构通过土地流转建设规模5.6万亩林果基地,其中转移档案建卡贫困户土地达2万多亩,吸纳1200多户贫困户就近到林果基地工作, 并示范动员了5700多户贫困户种植林果,使贫困人口不仅通过土地流转带来租金收入,而且通过基地工作获得人工奖励,通过增长型产业拓宽财富。
三是支持和保障林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首先,林业投资大幅增加。
十八大以来,林业投入增加2亿多元,保障了林业建设快速增长;二是加强林木种苗建设,进一步完善“一签两证”制度,良种壮苗供应率和利用率大幅提高,种苗生产供应纳入规范化治理轨道;三是加大科技兴林力度,林业生产科技含量不断提高,逐步实现从大田育苗到容器育苗、从扦插造林到针叶树土坨、阔叶树扦插、地膜覆盖、浇水生根、生根粉浸泡造林、从纯林到混交林、从单一树种造林到多树种造林的转变,提高了林业生产中科技的孝顺率;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宣传林业主管部门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短信等媒体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接受张贴宣传标语、印刷资料、派出宣传车辆等形式。使“青山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的成长理念深入人心,为项目的顺利建设奠定了基础。
四是林业技术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和丰富,充分发挥技术主导作用。以“万一千一”工程(打造10000亩山地绿化精品,建设1000亩核桃种植示范点,培养100名护林防火专业人才,扶持10家林业企业和专业互助社,锻炼一支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专业队伍)为载体,努力动员组织协会和专业互助社人员,加强技术培训和推广。把加强科技服务作为林业工作的重要内容,紧紧围绕林业产业增长需求,转移了109名林业科技专家、地方科技人才和业务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低层林业科技骨干,建立了适应现代林业增长的专家技术团队。
在林果业成长过程中,加强了产前种苗生产、产中科技指导和产后转化营销全过程的跟踪服务,严格控制整地、育苗、种植、管理和保护,一些龙头企业还聘请西北A&F大学等高等院校专家进行技术关怀,定期开展林果业基地苗木嫁接和高产栽培技术指导,促进了林果业的规模化培育和规范化管理。鉴于大农户的文化水平,特别是持卡人的建立,低、接受能力弱的实际,坚持手把手指导、一对一培训,并通过“技术进大户、大户带小户”的形式,累计培训乡村技术人员2000多人(次)、农户15万多人(次)、建档立卡贫困群众2万人,增强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造血”功效。五、林业脱贫攻坚事情有序推进联合行业优势,争取各项资金项目,林业精准扶贫扎实有效。
依托牢固退耕还林结果专项资金231万元,新建核桃、软儿梨、苹果基地11003亩。依托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22.377万元,按户均2亩园的要求,在17个乡镇的370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生长庭院林果7413亩。依托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和省级财政支持林果及木本油料生长资金1280元,生长林果基地18个、7400亩。
依托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3.2万元和县财政培训资金6.075万元,以林果丰产栽培治理为重点,选调林业技术人员和乡土拔尖人才各12名,定点实训基地43个,培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劳动力8160名。根据生态护林员选聘法式,选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626人,落实项目津贴资金440万元,人均7000多元。
天定高速通道绿化前天定高速通道绿化后景观老城山核桃基地景观一老城山核桃基地景观二福星林带景观桦林山封山育林结果景观仁寿山省级森林公园景观火焰山省级森林公园景观塔坪山省级胜利公园景观云马公路行道树栽植。